祁连山抛弃矿场披绿装

祁连山抛弃矿场披绿装
新华社西宁7月17日电(记者周盛盛、李占轶、李劲峰)盛夏7月,清澈见底的小八宝河由远处的山峦间奔涌而出。生态管护员角勒沿着河边溯流而上,不时地折腰捡拾废物,谈起家园的改变,他感受颇深。坐落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小八宝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,流经祁连县城后汇入黑河流域。“20世纪70年代开端,咱们村头的山上就一直在挖掘石棉,眼看着山上的树越来越少,矿坑越来越大。为增加收入,乡民去挖掘石棉矿的企业打工。”90年代,角勒也来到矿场当上了运送司机,每天开着载满石棉的运送车驶过河畔的草原。这是6月26日拍照的小八宝河相片(无人机相片)。新华社记者李占轶摄一朝一夕,大家伙儿的钱包鼓了起来,可是草原上的车辙印也越来越深,小八宝河也越来越污浊。2006年,矿山中止挖掘,这儿变成了一座抛弃矿场,很多的矿渣堆积在河道边。“那时候只需一刮风,空气中就满是尘埃,河道旁堆满矿渣,牛羊饮水都要到两三公里外的山泉。”牧民多日杰明晰地记住其时的场景。祁连山是衔接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,是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补给地,也是黑河和青海湖等内陆河湖的产水区,对西北地区水源修养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屏障功用。因为长时间矿山挖掘、过度放牧,祁连山生态系统碎片化严峻,脆弱性加重。靠山吃山不是长久之策。怎么更好地管理祁连山南麓抛弃矿场,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。依照传统思路,矿山归自然资源部分管理,尾矿堆积的小八宝河生态管理归口水利部分,周边草地修正则归林草部分。祁连县山水林田湖试点项目办公室干部杨富存说:“各部分很难为一个区域一起申报生态修正项目,只能各干各的。”